王永利:2018,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之年
2018年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的开启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IMI学术委员、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永利撰文指出,2018年要处理好“稳”和“进”的辩证关系,准确理解、总体把握和科学落实“稳中求进”,同时突出抓好金融改革开放。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一、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开启了“新征程”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进新时代,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提出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的宏伟目标,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方略,开启了改革开放与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毫无疑问,党的十九大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大会,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实际上,“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的提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和总结提炼的重要成果。
党的十八大之后,根据中国经济增速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局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个位数较高增长的“新常态”,在宏观安排上不再追求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而形成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并不断强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新的发展理念,强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在面临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断增强,国家外汇储备自2014年下半年,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开始快速减少,对经济金融稳定构成巨大威胁的情况下(自2014年7月到2017年1月,国家外汇储备从将近4万亿美元下降到不足3万亿美元,仅仅两年半时间就减少了1万亿美元,而且还是在同期贸易顺差有上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发生的,这放在世界其他任何国家,恐怕都是不可想象的,要不发生金融危机恐怕都是很难的),保持定力、坚守底线、积极应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17年开始经济发展止跌回升,增长速度略超预期,人民币扭转贬值态势,国家外汇储备稳中略升,“一代一路”新型国际化倡议得到广泛响应,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这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新方法、新路径、新模式提供了难得机遇,也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党中央总结和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其中,在经济发展上,特别强调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强调“继续坚持发展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高质量、高效率、更公平、可持续的发展;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强调金融必须回归本源,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进一步深化住房体制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已经起步,房产相关税制改革正在纳入议事日程。
如此等等,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主攻方向,更加注重质量而非速度,突出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不能盲目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住房体制深化变革等,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理念、发展路径上的重大转变,很多新的重大政策举措已经并将陆续出台。可以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的明确提出,已经开启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对2018年乃至今后3年的经济工作进行部署,提出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的8项重点工作。
二、2018是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之年,重在“稳中求变”打牢基础
2018年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的开启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的情况下,2018年经济金融工作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一)“稳”字当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基于中国正处于转型调整极其关键的攻关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的考虑,2018年中国经济金融宏观政策取向仍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首先确保经济金融和社会的基本稳定。其中:
经济增长目标以稳为主,既不追求高速增长,可以适当放宽增速下降的容忍度,但也不能允许出现大幅度下滑,基本上应该是以增长6.5%为基准目标,以6%—7%作为控制区间(按照2020年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的规划,接下来三年的平均增速约为6.3%);
CPI 以2.5%为基准目标,以1.5%—3.5%作为控制区间;
货币政策目标上,基于鼓励发展直接融资,整个融资结构可能出现较大调整的考虑,货币总量(M2)的同比增长可能失去意义,更应该管理社会融资总量变化,其存量增长目标可能以12%作为基准目标,以11%—13.5%作为控制目标;
人民币汇率坚持货币篮子原则,尽可能保持对主要货币有升有贬,避免对主要货币出现一致性的较大幅度的升值或贬值。其中,对美元汇率以6.6作为基准,以6—7作为控制区间。同时要保持国家外汇储备的相对稳定,避免出现大幅度扩张或收缩,2018年原则上以3.2万亿美元为基准目标,以2.9—3.5万亿美元为控制目标。
上述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建立预警机制,准备应急方案,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和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经济金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就业和社会的基本稳定。
这样的结果,直观起来似乎平淡无奇,甚至有所收缩,但与全球经济增长平均水平,以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增长相比,仍是相当高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加快转型调整,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的国内格局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6.5%左右相对较高的稳定发展,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保持经济金融的基本稳定,也是有中国经济韧劲好、潜力足、回旋空间相对较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做基础的,是能够实现的。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不是依靠传统的刺激方式获得,质量更好。相对较低而稳定的增长速度,为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空间。
(二)“进”为重点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要保持“稳”,更要追求“进”,发展仍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当然,这里的“进”,不是简单聚焦于增长速度的提高、经济规模的扩张,而是要在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动能转换、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化解风险,实现经济金融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上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在这方面,当前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首先,需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以及相应的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
其次,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科学把握和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必要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倡议的实施和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加强政策统筹和协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总之,要处理好“稳”和“进”的辩证关系,准确理解、总体把握和科学落实“稳中求进”,2018年重在开好局、起好头,确定方向、深化改革、打好基础,在有把握的基础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子会再快一些,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三)突出抓好金融改革开放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脉和资源配置的枢纽,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的战略目标,都离不开金融的改革开放和大力支持。
首先是调整金融定位,严控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
在经济高速发展十多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为保持经济增速稳定采取不少刺激措施之后,现在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个位数较高增长的新阶段,进入结构调整、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又面临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化,很多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各种风险相互交集,集中表现在金融风险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今后3年三大攻坚战之首,并强调“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同时,中央一再强调,金融必须回归本源,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不能过度脱实盲目发展,这是我国金融发展方向和定位上的重大调整,相应要求金融“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要强化金融监管,严控金融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其次,要围绕早日实现金融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的战略目标,强化国家金融战略规划和实施,推动中国金融加快发展,实现金融“稳中有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的金融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家外汇储备和货币总量、最大的银行体系和央行资产负债规模,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走在世界前列,人民币加入SDR,国际化已经迈出重要步伐。但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达金融体相比,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仍在不断增强的国际地位,以及本世纪中叶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的战略目标相比,中国金融的结构不够合理,市场不够开放规范,监管不够协调统一,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不足,特别是国际影响力还相当薄弱、相差甚远,必须尽快做好国家金融战略规划并积极推进。
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要求,国家金融战略不仅要努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控制金融风险的综合实力,更要立足和聚焦于早日实现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的战略目标。
从增强中国金融国际影响力的角度看,不仅要增强服务跨境投资和贸易等经济往来的金融服务能力,扩大双向开放,鼓励金融机构走出去、引进来,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快中国境内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包括大宗商品和金融要素(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以及货币、利率、汇率、贵金属等)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市场,特别是加快中国境内全球人民币清算和交易总中心的建设。金融市场必须开放,只有充分开放,能够参与国际金融资源的聚集和配置,具备较强市场管控和定价话语权,并主要以本币计价和清算,才能为货币的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才能真正形成国际领先的金融影响力。
应该看到,大宗商品和金融因素的交易,早已是全球化24小时不间断进行的,由于作息时间的限制,原则上应该形成每8小时一个交易中心相互连接、滚动运行的市场机制。现在欧洲的伦敦、美洲的纽约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从地理位置上看,亚太地区也需要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在亚太地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很多商品最大的贸易国和需求国,且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可以说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最充分的条件。而在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易中广泛使用人民币计价和清算,将有力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同时,在采取记账清算(以增减债权、债务方式进行清算),而非现钞清算的情况下,人民币走出去,实际上是指人民币的所有权走出去(为境外所拥有),而真正的货币(头寸)并没有流出去,除非央行允许境外金融机构直接在央行开立清算账户,拥有与境内清算机构同样的地位(这在世界各国一般是不允许的)。这样,境外拥有的人民币越多,意味着中国的人民币外债就越大,境内金融机构获得的便宜的清算沉淀资金就越多,资金实力就越强,就越有条件建设全球人民币清算和交易的总中心。而人民币全球清算和交易总中心的发展,又将有力地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此基础上,围绕“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发展模式的探索,发挥人民币和中国金融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和推动新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建设(如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跨国贸易人民币计价和相应的新型清算体系等),推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深刻变革。需要明白的是,中国的货币和金融完全依附于现有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上,是难以形成世界领先国际影响力的。
因此,必须把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中国金融增强国际影响力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开放包容、规范统一的金融交易市场”建设。这不仅需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还需要推动包括大宗商品、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其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而且要积极推动金融交易市场的对外开放,吸引全球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切实增强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并通过大量金融交易推动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健全市场机制,推动利率及汇率市场化,增强市场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功能等。在这方面,中国金融的基础还很薄弱,亟需加强对金融交易产品、交易工具、交易市场的认知和风险把控,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法律法规的配套完善;亟需加快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方式的改革,加快推动金融监管由以牌照审批和机构监管为主,转向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为主,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和严肃性;亟需优化央行资产负债结构,加快资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之,金融工作必须正确把握“稳”和“进”的关系,既要严防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坚决把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又要提升国家金融战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切实推进金融创新,努力增强金融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2016年末预测2017年宏观形势时,我曾发表了题为“世界格局剧变,中国风景独好”的文章,认为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但综观全球,中国国运昌盛,尽管在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很大,外汇储备大幅缩减,但2017年作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中国经济一定能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放眼世界,中国景色依然很好。事实证明,这一看法完全正确。
展望2018年,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确立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开启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之后,稳中求进,控制风险,推动高质量较快发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有所降低,但改革开放的力度却会大大增强,“稳发展、推改革、展新貌”将成为最突出的特征。
2018将成为开启新征程、实现中国梦非常关键、深具意义、充满期待的一年!
编辑 邹娴静 赵玉卿
监制 朱霜霜 李欣怡
来源 王永利(微信公众号)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